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第六十個願望:親子共食的傳承


    2016年9月18日在店裡舉辦一場「親子飲食體驗營」(校園午餐搞非基),試探性地問十歲的姪子要不要來幫忙,沒想到他一口答應,展現他的小幫手初體驗。

    這孩子很好動,本來很擔心他會不會在活動中間大爆走,或者躁動喊無聊,沒想到他居然非常勝任小幫手的角色,非常專心一起完成這場體驗營,期間不斷好奇發問,也積極想要參與實作,甚至活動結束後還跟我一起把場地復原,打掃得乾乾淨淨。

    原來「親子飲食體驗營」的威力那麼厲害。


    我回想起自己幼時認識食物的歷程,也是跟著奶奶、媽媽在田間、在餐桌上、在市場裡、在廚房中慢慢一樣、一樣學,從芭樂樹、蘆筍、稻米、甘蔗、玉米、高麗菜、空心菜...,到洗米、煮飯、炒菜、炒豬肉,雖然曾經自作聰明差點把廚房燒了,但對於烹飪這件事我從來不曾感到畏懼或有距離感,只是不喜歡收拾油膩膩的鍋具碗盤而已。

    後來,進入都會生活後,我都對外聲稱我不會下廚。一來,真的在大小考試中,我和廚房已經越來越生疏;二來,我從來就不曾想要成為走入廚房,尤其是家庭裡的角色--說不會,就不用做。沒想到自己在職場繞了一圈,到最後還是走入廚房,甚至,現在更計畫從廚房走入家庭,從家庭走入社會。


    經營這家小餐館後,開始發現飲食對於社會各層面的重要性,例如:土地與永續、糧食自給率、階級、預防醫學、所得分配、營養與健康、餐桌上的家庭關係...,我們以為的一餐飯,背後隱藏的密碼居然如此廣泛而深遠,讓投入餐飲業的我們欲罷不能,覺得非得好好經營跟發揮不可。或許,這個起心動念真的磁場夠強,慢慢地開始有專家願意引導我們,終於,在我們的餐廳辦了第一場親子飲食體驗營。

    活動期間,父母與小朋友一起辨識黃豆、稻米...等等各種穀物雜糧,接著認識許多長得不是很漂亮的有機蔬果,也嘗試使用刀具、砧板,親子一起洗菜、備料準備午餐,並透過實作認識化學成分的飲料、做再生紙與環保蠟燭...,這段過程讓我們很驚訝的是,小朋友好愛打蛋、好愛洗菜,甚至,好愛吃小黃瓜。


    其實,大人都是孩子們的觀察對象,甚至是學習對象,就像如果父母挑食,通常小孩子也會跟著挑食,如果大人在餐桌上很珍惜每一口食物,我們的孩子也會把飯菜吃光光一樣。因此,我們很希望能夠從親子展開食農教育的開端,那是一種很溫暖的傳承,而每一口吃下肚的食物,終將成為難以忘懷的家滋味,即便未來世界多麼寬廣,記憶裡、舌尖上總是會有一種可以確認彼此關係的線索,不只是家族認同,還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