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第八十一個願望:「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最近有位媽媽常到店裡外帶,後來她才跟我們說,其實她的孩子在加護病房,因為只有我們家的東西她的孩子願意吃,所以才會常來外帶。沒有多去臆測小朋友的狀況,只是很欣慰我們提供的食物讓病中的孩子滿足,讓焦急的母親安心。

    或許大家會好奇,究竟那位媽媽都買那些餐點?其實都是簡單的料理,番茄雜菜湯、義大利麵...。為什麼她的孩子對我們的食物接受度高?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料理很簡單吧!而這樣的簡單曾經讓很多人為我們捏一把冷汗,因為「台灣人重口味,沒有味精、雞粉就會沒味道!」這句話幾乎是每個餐飲前輩都會對我們講的話,但我們還是硬著頭皮不加,一開始的確常被說味道太淡,不過久了之後反而養出一群舌頭更刁的客人--只要我一開口做民調,客人都會說出當天料理的優缺點,真是一點含糊空間都沒有。儘管煮了六年的麵還是常常被抓包,不過,這也是簡單料理的價值--餐桌上的滋味會告訴你很多事,包括食材是不是當季還是尾聲、火候夠不夠、湯汁收得漂不漂亮、調味過鹹還是過淡、廚師是不是水喝太少(才會重口味)、廚師心情好不好(聽說料理會傳達廚師心裡的苦,雖然他不說)...。

    其實我們也常發現料理台上擺著味精、雞粉之類的人工添加物的餐廳其實也有熬高湯,心裡都會疑惑:既然都已經熬高湯了,為什麼還要味精、雞粉?扣除省時、省成本之外的考量,會不會因為在料理的標準上,被所謂大眾標準牽著鼻子走?而這樣的觀察,讓我忍不住也聯想到最近參與的生態節目所領悟到的事情。

    斜槓身分已經維持好久的我,最近開始收斂,基本上只忙兩件事,一個是經營餐館,一個是撰寫生態節目的腳本。生態節目的製作邏輯跟一般節目不同,最重要的是我們撰寫人本身對生態的認知是什麼?我們是用什麼樣的視野看生態。在訪問生態專家之前,我必須承認我很都市人思維,所謂都市人思維就是透過教科書認識生態,我以為我還算明白生態,和專家請益之後發現自己根本一點也不了解這片土地。

    這段撰寫腳本的過程中,我發現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不僅僅是背幾條河、幾座山、降下多少雨量、平均溫度多少...,還需要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有什麼動植物生長其中?地形、地貌、氣候、文化、產業...,還有從景解讀土地特色。從這些脈絡出發就會發現我們生存的這座島嶼擁有非常年輕的地質,所以叢山峻嶺、溪流密布、生態多樣,連海岸線的景觀也非常豐富。這樣的土地特質也造就我們的飲食文化,因為風土特質,我們的身體也與土地產生脈動。

    對啊!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但為何我們現在卻把一切複雜化了呢?台灣擁有生態多樣性,蕨類數量超過整個歐洲好幾倍、蜜蜂種類勝過日本、台灣潮間帶地貌是全球海岸線的縮影...,這是我們的優勢,但我們卻要不斷毀滅它,用無數的人工工程取代大自然,拋棄我們最簡單卻獨一無二的特質,硬要去追求到哪裡都能複製的人工加工品--這跟餐飲好像。

    腦中突然浮起幾個字「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驚覺天哪!這件事好難欸!以現在的環境現況,根本做不到!那我們到底在窮忙什麼呢?

    今年是選舉年,又是一場噴政治口水卻沒政見的爛仗,心裡不僅厭惡,更懷疑我們的候選人們到底有幾位真正認識這片土地?還是各個都是填鴨式教育出來的成品,很會考試卻不曾思考過為何我們這片土地沒有一望無際?為何海水不斷上升,我們卻還要做離岸發電?怎麼菜市場每攤賣的菜都很像?不該出現的樹種卻是我們的行道樹?

    然後,只能一廂情願地想像哪一天,會有人拋棄人工建設,說要為我們的土地留下一片森林、一脈水系、一座高山、一潭湖泊...。

    專家說:不建設或許是最好的建設!餐桌說:單純的食物或許是最美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