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第八十個願望:每個人都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看到臉書上CJ老師分享她近兩年教學心得,從不開心地陪(半)伴(強)學(迫)生(引)學(導)習,到學生主動反饋甚至感謝老師,這一段路過程辛苦,但這批學生未來必定因為這一段學習經驗而有所收穫。

    因為我也是這樣長大的。

    童年在窮困的雲林長大,多少理解在沒有資源下,很多事情不得不妥協、放棄,例如補習、畢業旅行、治裝、買零食...,甚至跟同儕做同樣的事情都是奢侈。不過,在學校卻因為功課好,所以我可以不費任何代價就享受課後輔導、參加比賽、以及學校各界關愛的眼神。因為明白什麼叫做匱乏,所以我特別清楚我得到多少特權。尤其,我的同學跟我說:「我們也很想跟你一樣當好學生,老師多疼妳!可是就是書念不好...。」我當時很天真以為,只要多用功就好啦!後來才知道,習得無助會讓人一退再退,甚至否定自己的價值。

    還好,我莫名充足的好奇心跟上天眷憐,在一些經歷上開了眼界,也得到許多啟發,因此,才會執著開一間餐館,才會執著要在餐桌上倡議階級平等。

    因為我領悟到--就算是社會最底層,沒有人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不過,這世界並不會如人所願。我是很奇怪的人,常常苦口婆心勸一些小朋友多看書,告訴他們好奇心跟知識就是力量,甚至分享我覺得不錯的書,借他們回去看(說到這裡,如果看到這篇文章,我有借你書的孩子請趕快把書還我),但得到的反饋總是零。

    我常反省,我們總希望階級平等,但態度跟知識總會把人的階級越拉越遠,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既然如此,我們還需執著階級平等?執著野人獻曝嗎?

    最近從夥伴身上得到一些訊息--同學們家裡很有錢,所以去學校只是混學歷、想得到更好的機會但又害怕別人發現自己不行、羨慕別人很好又不想花心力耕耘...。人人身上都有本難念的經,不去認識自己,只是無窮無盡的退縮或羨慕別人,會有解嗎?只看到自己處在底層,卻不敢嘗試向著光爬上去,或者嘗試過幾次遭遇到失敗就放棄,能夠以所改變嗎?這樣強迫或許很不公平,但沒有人人是林志玲,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當金城武啊!

    其實,最大的焦慮是,這些退縮的孩子面對的是變動更快的未來。

    有時候靜觀這個社會,反思,會不會人類的群聚行為跟組織,某種程度會讓一群人學習退縮習得無助、有一群人學習服從、有一群人學習輕忽自己的價值、有一群人被訓練領導統御、有一群人是幕後操控的勢力...,這樣,儘管人群眾多,也能一個蘿蔔一個坑,方便管理?

    如果意識到這樣,能不能多看重自己一點?珍惜自己的個人信度、訓練自己有思辨能力、累積自己的厚度、擁有好奇心、讓自己值得被信賴...。每個人都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當意識到這一點,會不會就讓自己每天多增長一點?

    這世界很難,但想被珍惜,要先珍惜自己!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第七十九個願望:那些年我的街友朋友們


一日店長任務:賣蜜香紅茶

一日店長任務:賣咖哩炸雞
    母親節前一周,因為店裡人力不足,乾脆忍痛店休一天,但心想不能就這樣讓這天空轉,所以緊急邀請好食機到店裡辦米蛋糕烘焙課程,也安排晚上的浪人食堂一日店長任務,只是沒想到烘焙課太熱烈,來不及將幼兒張魚燒送回家,只好帶著一起到饒河夜市賣紅茶跟炸雞,除了擔任一日店長,也是老木揹小孩工作的初體驗!

    為什麼想參加「浪人食堂一日店長」這個活動?因為幾年前我在輔選工作期間,認識了兩位街友朋友--阿興大哥及阿華大哥。他們喜歡自由,平常以廟宇為家,我曾經想幫他們安排社會局的平安居,但他們婉拒了,他們說,還是留給需要的人吧!他們能跑能動,也能打零工維生,還不需要佔這樣的空間。

    其實,如果以我這樣習慣被社會制度規範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方式很讓人匪夷所思--明明可以到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好好休息睡覺、明明可以找一個穩定的工作過日子,但他們選擇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移動,有時騎腳踏車、有時走路、有時打掃街頭、有時做資源回收...,一直到跟他們相處久了,才慢慢理解他們的生活哲學--不想活在規範的自由。

    你說,這種打開眼睛才知道下一秒要做什麼的日子,身上可能除了幾個銅板沒有多的財產的日子,多沒安全感?但是,他們就在這個城市每天這樣生活著,把自己打理好,也不給別人添麻煩。

    再跟他們認識多一點也發現,其實他們可能原本有家庭、有親人...,但是最後選擇離開與家人的群聚生活,有時他們的家人也可能抱怨,但人情世故,總是一本難讀的經。因此,對這種生活方式我沒有任何讚揚或貶抑的意思,只是從他們身上我理解了另一種族群對這個社會或人生的態度。

    為什麼一定要在社會規範之下?細究人們的演化,這一切的規範都是為了方便管理,但誰有權管理誰?誰被指定是管理者?誰又只能變成被管理者?抑或,為什麼我們非得在這樣的組織網裡面才可以呢?

    這兩位大哥當時常常到我們輔選的服務處幫忙,總是笑笑的、嗓門很大,我很喜歡他們的熱情,也覺得工作期間有他們作伴是很幸運的事!後來離開工作崗位,漸漸也與兩位大哥疏離。

    在昨晚擔任「浪人食堂一日店長」時,張魚燒跟一位街友大姐玩得很開心,我很慶幸我的孩子的不怕生,也突然有個感觸--我們從何時開始透過眼睛或觀察幫「人」貼標籤?在張魚燒眼中,就是一位阿姨在逗他笑,他也很熱情地大笑,這樣單純而美好的人際互動,為什麼套入社會規範,就產生階級、隔閡?

    浪人食堂說昨晚業績居然破萬,讓他們想放煙火,很高興昨天為他們帶來一點點幫助,也希望大家有空多去走走,生活方式有很多種,或許,按照社會制度過活的方式,並非美好生活的唯一答案。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第七十八個願望:好美的水梯田




    四點多就出門,今天去拍攝台北市有機農的水梯田--至善明哲園。其實去那個山頭很多次了,但總沒發現那裡有水梯田,同行的攝影師小歪跟我說,這裡是蓬萊米的起源...,小歪拍了許多「農夫與他的田」系列,他說,他自己拍到最後都想當農夫了。

    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咦?這是歌詞嗎?)農場主人郭大哥接受邀約時說,因為他早上七點要出門,所以只能在清晨接受我們的拍攝,如果不是為了這次的外景,四點多大約是我入睡沒多久的時刻。

    郭大哥崇尚自然農法,連他的作息也很自然--他是光著腳從三合院走出來接我們的,動作俐落,我們還沒回神,他已經戴好斗笠、背好鋤頭、拿好鐮刀下水梯田了。他說,你們沒看過這樣的水梯田吧!

    邊走他邊介紹各式各樣的野草野菜:火炭母草、貓耳草、昭和草、紫蘇、金針、芹...,還有長到小徑的桂竹筍、水稻、荸薺、筊白筍...,好多好多我都記不得名字,他突然問我,你覺得像這樣的環境,會有土石流嗎?

    拍攝告一段落,他開始講到戴頭燈摸黑整理水梯田、如何重建農園、如何嫁接...,他的焦慮毫不掩飾。「現在的年輕人都被騙去都市搶工作,都不知道這些生態、自然的重要性。」他的焦慮剛好也對應到我的焦慮。「這樣的生態多樣性,沒有農藥、沒有除草劑,每種生物都有牠的居所,但當人走進辦公室與自然越離越遠,對大自然的一切作為,除了鋼筋水泥,似乎沒有其他想法。」「當一切都單一化了,這世界剩下什麼?」

    是啊!當一切單一化了,我們還能擁有什麼?還能有選擇嗎?

    「我們的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因為這二、三十年來,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可以做多久...」聽到他這一句話,再環視整理得非常有序的農場,我回答:「不會啦!現在很多年輕人比我們自覺,我們這個世代做不到的,他們會做到!」

    譬如朝露,我們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雖然人生苦短,歷史總會在意外之處開花。

    用選擇改變這個社會,去日苦多,即便繞樹三匝,也要擇木而棲!

    希望跟郭大哥一樣的人們,能夠漸漸獲得被支持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