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第五十一個願望:Food Policy



    你沒看錯,一間小店居然會談到「Food Policy」。

    某天打烊後,一位熟客很興奮地拿了一張A4紙進來與我們分享他的新發現--Food Policy。他說,他一直狐疑為何頂新之流可以橫行台灣餐飲市場,這幾年來不斷尋找答案,A4紙上的Food Policy替他解釋部分疑惑。

    美國也在推動Food Policy立法,範圍從大眾健康飲食、在地食材、食材取得與環境平衡、提供食材工作者的權益...,當然,細節我們必須研讀,但關於食物影響的層級,已經遠遠大過我們所理解的範圍。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每天都要對這些事,卻又漫不經心。大哥說:「我找了很久,才發現我們的民意代表沒有真正研究Food Policy的專才,而許多擁有相關背景的人,通常與生技有關。」不敢以偏概全,但大哥說的不無道理,畢竟那些專家求學期間,勢力最龐大的的就是孟山都之類的農業科技財團,「人定勝天」是主流意識。

    透過大哥的提醒,我們漸漸理出一點思緒,一直以來,我們很想學習關於飲食的專業學科,但因為沒有理工背景,總是苦無門路,或許,我們應該更積極去理解Food Policy,雖然不是理工背景,但實作經驗總是可以支援部分領域的需求。

    因此,我們希望尋找關心Food Policy的朋友,一起分享看法,讓看似日常的餐飲,能夠在各層面發揮更多影響力。

    或許,這一個是目前為止最正式的願望!

    順道一提,我們加入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的「有機之心˙美食餐廳」計畫,希望全面朝有機、友善的餐飲提供者努力,也希望成為友善餐桌資訊交流分享的據點,感謝大家的不斷相挺,讓我們不斷找到方向前進!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十個願望:海蘆筍的人情味


    今天,老闆從菜市場買回一種菜--「海蘆筍」,是市場阿姨熱情推薦的。我說,「該不會是阿姨覺得你不懂,所以硬是要推銷給你?」「我也不知道!阿姨說這個很好吃可是不好賣。不過,她有掛保證,炒或燙都可以,完全不用加鹽就有味道了。」

    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清炒「海蘆筍」,果然不用加鹽巴就好好吃,上網找GOOGLE老師,海蘆筍又稱海蓬子居然是新型保健蔬菜!

    你說,咱們的菜市場是不是很有人情味,而且是個資訊交流的好地方?!

    最近,在農青領域裡掀起鬼王與炸彈客的論戰(為避免誤導,相關資訊請自行搜尋),必須說這樣的論戰,楊儒門的論點是我們比較能理解的。

    鬼王以及文青別鬼扯其背後堅強的團隊,學歷高、職位高、影響力也高,其實他們信手捻來就都是令人敬佩的專業術語及所謂國際競爭力之流的文字,如果我們不是身在餐飲業,拜讀他們的文章之後,也必定是點頭如搗蒜,成為他們的信仰者。
   
    幸好,我們只有學士學位;幸好,我們投身餐飲業。

    為什麼這樣說?文青別鬼扯強調TPP的國際競爭力、強調台灣農業必須高度垂直整合...,和目前台灣小農林立的現狀很不相同。然而,不相同就不應該改變嗎?當然要改變,但改變的方式與心態是甚麼呢?

    台灣原本以農立國,但政府為了強化電子、科技產業,將農地一塊一塊變成科學園區...(或者大老闆最愛的高爾夫球場),台灣成為代工王國,而那些高科技產業的大老闆們也賺了大錢,問題是,我們得到甚麼?汙染、疾病、過勞,以及因為大老闆太受政府保障而失去競爭力,間接導致我們低薪、窮忙、擁有背不起的未來。當我們每天汲汲營營於生計時,赫然發現我們的空氣不能呼吸、我們的山林會有土石流、我們的河川被嚴重汙染,但我們卻得不到任何保障與歉意。(請見台塑六輕、日月光汙染...)

    當初,政府不也說高度發展科技,我們才有與國際競爭的本錢?請問,現在呢?競爭力在哪裡?

    回到鬼王論點,高度垂直整合當然沒有問題,但,請問誰有能力「高度垂直整合」?還有,「高度垂直整合」之後,誰掌控農業資訊?他們會那麼好心讓資訊公開透明化嗎?這是不是某種程度的托拉斯?所以,楊儒門站在小農立場質疑,其所本不就只是基於多年來被政府政策長期忽略的土地發聲而已?

    每次經過便利商店、某些很厲害的「農夫餐廳」,看見許多蔬菜背後提供者,不是統一、台塑、永豐餘,就是電子大廠(嗯!上市上櫃很有錢的老闆...),高度垂直整合,是不是因為大老闆沒路了,所以改插旗農業,連小農最後一口飯也不給?

    我們應該慶幸現在還有市場阿姨願意以非常不高度垂直整合、非常沒有效率的方式擺攤,告訴我們有「海蘆筍」這樣的菜,或者我們把這一切都當不痛不癢的事,以後,我們買菜可以穿著時尚去超市、吃飯可以上連鎖餐館(或吃維他命最有效率)...,高度垂直整合都幫你設想好了,我們整合在一起多有競爭力啊!

    另,原來許願也不是那麼容易,這麼久才抵達五十個願望...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第四十九個願望:讓小朋友自由用餐



        我們餐廳裡有一面牆是專門提供給小朋友塗鴉的。每一次我邀請小朋友到牆上畫畫,爸爸媽媽們總一臉疑惑問:「真的可以嗎?」「當然可以!」為了這一面牆,我們找了幾個方法克服塗鴉後可能會雜亂的視覺效果,一開始是提供便利貼給小朋友畫畫,後來買可以畫畫的壁貼,最近發現一款可供塗鴉的油漆,簡直喜出望外。

        塗鴉,彷彿是一種「童年限定」的行為,但大家都希望家裡乾乾淨淨的,因此,小朋友只能在一方紙上畫畫,不過,兩者感覺不一樣!

        為什麼我們會提供一個空間讓小朋友塗鴉?坦白講,原本我對自己的姪子用餐要求是很嚴格的--希望他規規矩矩、專心、乾淨...,甚至快點吃完。如果不符合我的期望,我便會感到不耐煩,甚至動怒。後來經營餐廳之後,觀察帶小朋友來用餐的父母們總是很有耐心地陪孩子把每一道菜吃完、小朋友也從吃飯不專心到自己可以自主管理,我發現,所謂「管好自己的孩子」的相關要求,某種程度是大人怕麻煩的反射。(只是可憐了小姪子,必須忍受不成熟的姑姑的任性要求)


        大人不想幫小朋友收拾餐桌上的殘局、不想分心理會在餐廳亂走的小朋友、不想等小朋友慢慢吃...,因為這一切都很麻煩。但,家教不都是從這些細節開始嗎?

        餐館經營四年以來,看著許多小朋友從襁褓之中變成自己會跑、會跳,甚至開始會拿筆塗鴉,也從隨意在地上亂爬到自己會收拾在我們店裡塗鴉之後散落的筆與紙,也開始懂得尊重其他用餐的客人,在不打擾他人的情況下,到塗鴉牆塗鴉,這些改變都展現每個小朋友驚人的學習能力與觀察能力。既然如此,我們大人為何還要強硬地為他們設下框架?

        有人在網路上撰文陳述自己在公車上看到帶小孩的媽媽因為小孩哭鬧不休而被趕下車,在我看來,哭鬧不休的小孩遠遠勝過在公車上冷嘲熱諷他人不讓座的正義魔人--自私自利缺乏同理心,這樣的態度,憑甚麼要求小孩長大後也能有同理心敬老尊賢?

        不過,觀察店裡來來去去的用餐家庭,我覺得對小朋友嚴苛的大人應該是少數,我們很喜歡這種和樂用餐的氣氛,也感受到大家對生活經營的態度。

       小孩是大人的縮影,如果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跟其他不良大人一樣,最好,我們能夠給予好一點的身教言教,如果做不到,最好我們也別奢求這些小孩長大之後能夠對年邁的我們給予多少體諒與耐心,畢竟,這些都是對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