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第六十八個願望:自己吃,吃好一點

圖文不符之阿財也要吃好一點

    端午前夕朋友來訊,能否幫忙做便當?當下滿口答應,幫理念相同的朋友準備餐飲本來就是件愉快的事。考慮季節已到炎熱夏天,為了讓用餐的人能食慾大開吃得高興,我們規劃了三種主菜--鹽酥雞、蒜泥白肉、醬燒鯛魚。

    採購雞肉跟魚肉並沒有遇到特別的事,但買肉時卻發生了小插曲。由於蒜泥白肉並不是我們店裡會賣的菜,所以事先我們必須先試做以免食不下嚥。走到肉攤開口買肉時,肉攤大哥第一句話問的是:「自己吃還是做生意用?」「自己吃的。」我們回答。「自己吃的,來,用這塊!」肉攤老闆給了我們一塊類似里肌的部位,接著說:「自己吃,吃好一點。」

     「自己吃,吃好一點」,對我們來說,還不是出自同一批豬?但對肉販來說,卻是肉與脂肪比例的問題--我們吃的肥肉比較少。心裡起了疑惑,如果讓產品與價格透明化,還需不需要「自己吃,吃好一點」?

    很巧地朋友來訪,分享了近來吃桂竹筍的經驗。他說,去了一家風味餐廳吃到很好吃的桂竹筍,因為跟老闆熟識,所以多聊了幾句,那間餐廳老闆跟他說:「不要買外面的桂竹筍,都有泡一些東西...」然後神秘兮兮地塞了一些桂竹筍給他說:「自己吃,吃好一點,這些都是我現採現處理,好貨!」我點頭附和道:「有可能,因為桂竹筍採完就要立刻川燙,如果要量化販賣,事前處理的工序可能會麻煩一點。」

    又是「自己吃,吃好一點」,不同的是這邊的好一點,指的是無添加、純天然卻費工的「好東西」。但,如果處理工序透明化,還需不需要「自己吃,吃好一點」?

    前幾天和我們的工作夥伴聊到自己下廚的經驗,年僅二十的美眉幾乎不下廚,我問:「難道你爸媽都不會要求你一起參與廚房工作嗎?」她回答:「因為我爸媽也不下廚,只有阿嬤會教我們煮菜。」也對,都會人幾乎不下廚,料理彷彿在世代間斷層了。

    但,這樣的斷層算是工業化之後的社會分工精細使然?還是把餐飲自主權交付給不是那麼熟悉的餐館、連鎖店、大餐廳,甚至大財團?在層層在商言商的計算評估之後,「自己吃,吃好一點。但,別人吃的呢?」

    好吧!是不是該自己去市場走一趟,自己嘗試下廚了呢?靠自己來實踐「自己吃,吃好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