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第七十三個願望:與社會共同脈動

是媽媽、是友善餐飲業者,這樣的身分讓我常常思考,明天的明天,我們必須面對什麼樣的環境。


    最近常有朋友對我說,「加油!你們要撐下去!」我一頭霧水,為何這樣說?原來,跟我們一樣投入友善餐飲的朋友,有幾位暫時歇業或休息了。

    我跟張魚燒的爸說「難怪,我每次參加一些場合,總覺得我是笑得最燦爛的人。」不是因為我們過得順心如意、經營得比他們好,而是我們意識到目前正在做的事不容易,從來沒有過度期待。

    只是,為什麼友善餐飲那麼難做?是我們太笨?還是我們能力太差?(<----一樣是太笨的意思!哈哈!)

    參加讀冊講座,我自稱自己投入餐飲業是極度厭世的行為,但是做了餐飲業之後又發現人生有好多目標可以挑戰,所以不知不覺一直做下去,然後每天都要做好幾種不同性質的工作...,包含母親的身分。然後這些不同工作的不同身分,讓我接觸到更多領域的人事物,突然覺得我們透過經營友善餐廳,正在與這社會一起脈動,是參與者,也是觀察者。

    好,講正題!前陣子參加一個會議,討論銀髮族旅遊的事,透過公共資源安排銀髮族旅遊,行程安排、交通、飲食都一應俱全,銀髮族完全不必花一毛錢。我當下覺得有點錯愕,怎麼會有這種東西,後來才發現,這是大家共同決議的。

    第二件是我和國稅局講到我們的食材無法抵營業稅,對方回答說:因為你們買菜也不用另外付他們營業稅啊!這些錢本來就是消費者付的,所以沒什麼可議的。邏輯我當然懂,只是政府推動四章一Q,我們也努力在可負荷的範圍使用友善、可溯源的食材,成本跟人力需求本來就比較高,但再加上營業稅,哪些人吃得起友善食材?我們一直想打破餐桌上的階級,但每次想到我們的售價有一部分是幫政府收錢,心中就覺得不平--發現,稅政的態度也決定了階級。

    第三件是和一個來用餐的朋友提到,最近有政黨想用民調決定政策推動方向的荒誕現象,我忍不住說:如果我一直在媒體工作,我一定也會認為他們做的判斷沒錯,問題是,因為我們每天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自己也是基層之一,所以針對他們的言論,真的快被氣炸了,菁英思維誤國誤民真的一點也沒錯,他們以為推動了好的法案,結果根本不是基層需要的

    常常有人說,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我們做事情的態度只想用最快速、最方便的方式處理掉,卻不窮究癥結或找到釜底抽薪的方式,棘手的事情分點資源安撫、政府收得到稅就好不管跟政策有沒有違逆、強力介入資源分配討好會吵的選民就好...,只想解決眼前的是,最後,錢就是問題本身,最大的問題。

#想到人口死亡交叉,又不由得想像未來出生率越來越低,現在房子卻越蓋越多...,到底這社會將變成什麼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