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第二十四個願望:廚「師」新解




    「廚師」一職,最近成為炙手可熱的身分。不只是台灣媒體常出現的戈登拉姆齊、赫斯頓、傑米奧利佛、吳寶春、江振誠,還有祕魯廚神阿庫里歐,以及美國名廚古柏,他們除了是高級餐廳的大廚,更致力於廚房之外的事情,透過身體力行改變社會。

    他們身體力行什麼?「態度」與「社會關懷」。

    考過台灣餐飲證照的人都知道,所謂中餐丙級證照只是政府希望透過一個簡單的機制讓小餐館、小吃店擁有一張類似「許可證」的東西,可以開店、可以擁有提供餐飲服務的基本概念,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這種方式乍聽之下或許合理,但弔詭的是中餐丙級的考試內容與業界實際執業可以雙軌分行,也就是說,考試的歸考試,執業的歸執業。有什麼差別?差別就是,考試會規定你把菜洗乾淨、生熟食分開、不能加添加物...,但當你真的投入餐飲,考試內容的一切規定可以先拋諸腦後。

    這跟我們社會一貫的考試邏輯很像。當然,目前西式餐館還沒被要求必須有證照,不過,西式丙級證照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

    這是我們的餐飲工作態度--應付考試,考過了之後自行決定怎麼做。但廚房工作、餐飲工作真的是如此簡單、淺盤式的工作嗎?
 
    在數百年前的歐洲,廚房工作某種程度也是科學實驗的場域,所以,許多文獻紀載銅鍋料理之後的成果、烤麵包的比例、釀酒技術的紀錄...,也有探險家航行各大洲尋找各類動、植物,有的還引進歐洲飼養、種植,各式香料如黑胡椒、茶葉、咖啡、水果、甚至菸草,就這樣進入歐洲市場,成為桌上食物,甚至是獲利來源。這和東方「君子遠庖廚」不同。

    西方國家也經歷過漫長的黑心食品時期,甚至現在也仍舊存在,但對於餐飲、廚房工作,憑心而論,我們確實是慢人家好幾十年,而這落後的部分是什麼?「態度」與「社會關懷」。

    我要再次重申,西方也有黑心食品、不肖的餐飲業者,但這裡要提的是,許多西方的餐飲工作者開始彼此要求身為廚師應有的工作態度、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對地球環保應該扮演的角色。所以,他們的廚師不僅僅在廚房裡擁有烹飪專業,對於食材、產地的認識也了然於胸。廚師,不是廚匠,是專業的廚「師」。而他們這樣的態度,擴大了廚房工作者的影響力,甚至透過媒體教育大眾應該吃當季、當地食材,減少碳足跡、追求健康飲食、不要為了追求美味而破壞海洋、大自然生態以及生物系統,甚至呼籲公平交易,不要讓餐桌上的美食成為剝削農家、基層的間接幫手。

    這一切用心促成的成果,並不會遜色於從政、從醫、從事教職、從商...等等看似比廚房工作專業、高級的產業。

    是的,他們正以廚房工作者、餐飲工作者的身分改變這個社會。

    東方社會有嗎?

    日本的廚師重視「入魂」的態度,世界上許多米其林餐廳是日本廚師掌廚,更別提他們對日式料理的執著了。此外,日本小農也非常專業,他們成立許多團體讓每個產區自成一套產銷系統,甚至結合在地文化、媒體宣傳介紹農作與產地,一顆小小的番茄在他們的形容下,可以因為酸甜風味俱足而擁有媲美台灣水蜜桃的身價。

    我們身受孔孟思想影響,導致知識份子與廚房是比較難以聯想在一起的,更別提廚房工作者、餐飲工作者對於社會的影響力。但,真的沒有嗎?除了神農嘗百草之外,在孔孟思想還沒普及的春秋時期,易牙即以善烹飪左右春秋五霸-齊桓公的霸業興衰,儘管是負面的,也足以證明廚房工作者有能力影響世界。當然,「鏡花緣」這本書也為食材與產地做了很多介紹、「紅樓夢」更紀載了各式豪門的精緻料理。


    食物可以撫慰人心、化解隔閡,所以,許多人透過美食排解鬱悶、透過美食回憶過往,政商名流也愛在餐桌上「談事情」,這些餐桌上的美食都是透過餐飲工作者、廚房工作者之手,所以「庖廚」不重要嗎?

    所以,我一直期待能遇到更多有志一同的廚房工作者、餐飲工作者,雖然不一定擁有星級飯店行政主廚的光環,但我們坐落在各地踏實耕耘,改變社會的心願也能一點一滴積沙成塔、涓滴成河。
 

2 則留言:

  1. 您好,

    我是讀書共和國 字畝文化編輯。
    我們想要詢問,是否可以取得您這篇文章的授權,作者在文章中將引用您的文章段落作為出題參考。

    若方便,是否能煩請您與我聯絡呢?
    chuanhung@oursedu.com
    詳細引用內容,書籍內容,以及授權書,將會進一步詳解。
    非常感謝您的協助。

    祝 好

    洪 絹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

      由於書籍即將出版,非常希望能夠獲得您的同意,取得這邊文章使用授權。
      若方便,還請您告知聯絡方式,我會盡快將資料寄給您過目。

      謝謝。

      祝 順心

      洪 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