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第五十六個願望:記憶的燒肉粽


    今年端午放了四天假,其實,除了阿母在大門綁上了艾草、菖蒲之外,幾乎感受不到年節氣氛。後來,自己默默地去頂好買了五顆南部粽回來吃,怎樣吃都不是熟悉的味道。

    小時候曾經跟著阿嬤包粽子,記憶所及只覺得有趣,還有蒸完粽子那股粽葉和著糯米與豬肉的香氣,氤氳而生,一串一串地吊在廚房真是壯觀,加上大姑姑最擅長的鹼粽,端午節真的既熱鬧又美味。

    後來,這樣的盛況慢慢消失了,太多便利可以被代勞,家的滋味也在「被代勞」中,跟鄰居、跟陌生人、跟不同地方甚至國度的人都一樣了。


    烹飪,真的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從前置作業的採買、清洗、備料,到烹飪期間的煎、煮、炒、炸,以及後續的清洗、歸位,甚或處理廚餘,每件事情都瑣碎又繁雜,但,如果這些事能全家共享,那就是愉快又美好的過程,足以回憶久久;如果是一個人在做,那就變成冷漠、不珍惜、自討沒趣的兩個世界,久而久之,廚房就成為裝飾用、泡麵用、或者都沒用只剩下風水招財的空間。

    總在想,真的是因為太忙嗎?所以不下廚!還是因為下廚是媽媽的事、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不得已的工作、是考不上好科系的人不得不的選擇?還是我們的社會習慣太多代勞,導致連烹飪、生活都交付給他人決定,連同習慣的滋味、與親人一起營造回憶的機會,都假手他人?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來不及了」,這樣的字句能不能也套用在產地、烹飪、廚房、餐桌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