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第四十五個願望:石碇故事

遊客漸多的石碇,其實,和九份一樣曾經是採煤礦的重鎮。
        石碇,原本靠著大菁以染布凝聚聚落,後來種茶,以產茶維生,日本時代被發現煤礦,日本與基隆顏家合力採礦,因而一度興盛,直到石油、天然氣、進口能源取代本土煤礦,石碇由盛轉衰。

        十幾年沒見的石碇市區的確是繁榮多了,猶記得大學時期初訪,仍是個很難覓食、沒有太多商業色彩的地方,今日,遊客的車輛居然排到市區幾百公尺外、北二高橋墩也粗魯地立在石碇寧靜的土地上。
石碇溪

        說是市區,也僅僅是石碇東街與西街。

        如果沒有刻意觀察,實在看不出石碇曾經是採煤礦的礦區,或許是因為這個城市裡沒有刻意強調,或許是因為我們對建築、歷史不了解(吊腳樓、不見天街、百年石頭厝、淡蘭古道),或許是因為石碇沒有九份一樣,有部「悲情城市」的電影為她說故事。

        再深入認識石碇,突然有一種感覺,石碇,彷彿都是隱身二線的無名氏----一樣產茶,坪林卻擁有盛名;一樣採礦,九份卻是著名觀光景點;一樣賣豆腐,石碇的豆腐卻冠上深坑的名號......。

        是因為難以深入其境的交通?是因為聚落太小不足以人文薈萃?抑或,少了被傳誦故事的機會?

石碇溪溪水清澈
        上網查詢石碇,日本時代台灣文學家呂赫若葬身石碇、基隆顏家也到石碇開採煤礦...,石碇的歷史人文,毫不遜色,儘管今日漫遊石碇的觀光客目的並不非全然為了探訪她的人文歷史,小城底蘊所展發出來的氣質與風貌,多少具有加分效果。想當年一窩蜂看「悲情城市」的時期,對於二二八、五大家族、礦業...等等台灣初期的各種政經時空背景並不了解,但假文青看了悲情城市,接著又追侯導的其他系列電影,例如「好男好女」,其實,絕大部分是看不懂的,因為不懂,所以慢慢地又失去熱度,就像今日我看石碇的似懂非懂,甚至認為過了今日如果不做紀錄,我勢必對這個城市的記憶又會回到「到過,但沒印象」的階段。
紀錄昔日石碇採媒礦的...裝置藝術?
        有時候對於這樣的自己感到苦惱。看過的書,記不得;走過的城市,浮光掠影。總希望自己能夠體驗人生百態,但遺忘,卻是體驗的過程中,最可怕的天敵。但又如何?記憶篩選了我所能理解的人生,當歷練不到火候,存乎心中的自然只能皮毛。

        拜旅遊普及所賜,石碇,必然會越來越商業化,或許她會跟大稻埕、九份一樣,在地人出走,留下的只是為了商業經營而進駐的外地人,勉強仿舊的外觀與不知為何被炒作的美食,老街取代寧靜小城的原始風貌,文創商品應運而生,媒體報導,交通打結...,只希望觀光帶來的壓迫感不要太大,讓安居二線的小城維持神秘感,也希望這座城市能遇到侯孝賢、吳念真這樣的伯樂,為她寫下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