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第七十一個願望:出口成食的饕客

金山地瓜真的很好吃!

      周六終於天氣比較轉涼的秋末冬初,有位疼惜我們的大姐帶著他的姊妹淘來用午餐,她的姊妹淘是寧夏夜市最好吃的豬肝湯第三代傳人,兩人都很懂吃。恰巧,我們有當令的金山地瓜,於是炸了一些請姐姐們品嚐,他們愛極。

      「這個番薯好吃!金山地瓜好吃!」接著大姐聊起他跟姊妹淘認識的過程,也是因為美食。「她家的豬肝一點也不會硬,現場吃最好吃,我從小吃到大,算算也五十幾年囉!」在姊姊們爽朗的笑聲中,心裡真是羨慕這樣的回憶--未來,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能不能也有這樣的回憶?一個巷弄餐館、耀眼燈光中的夜市、抑或自己家中傳承的味道。


金門酒糟牛也是很多人的記憶中絕美的滋味!

      下午是我們放鬆的時刻,三五好友會來店裡一起喝喝紅酒,聊聊天。其中一位大哥帶來他早上才剛煮好的秋刀魚,味道極好,連骨頭也一咬就化。「因為用醋的關係。」大哥很開心完成一道成功的料理。另一組朋友剛從酒展過來,分享喝酒用的酒杯,「酒杯的形狀決定你口中味蕾接收味道的部位,第一口就影響你對那支酒的感覺。」朋友很專業,但關於葡萄酒的飲食文化也的確博大精深。

      這樣的聊天話題,是我過去想也沒想過的。

      這陣子是三芝筊白筍的產期,我們也在菜單上提供筊白筍的選項,當筊白筍進到廚房,我們的年輕夥伴們居然把筊白筍去殼後,又削掉一層皮,我問:「這樣處理是有原因的嗎?」後來,我又接著想到,會不會這些年輕夥伴其實沒有處理過帶殼的筊白筍?一問之下,果不其然。拜成長於農村所賜,我對農作物的熟悉度比年輕夥伴們多一點,感情自然濃一點,看到筊白筍的皮被削掉了就會非常捨不得,但這樣的情感因為每一個世代成長背景不同而有差異,工商社會化之後,更加明顯。

      為了配合工商社會的模式,我們的飲食內容越來越一致,雖然到處都有異國料理,但使用的食材卻總是那幾樣,上菜市場買到的也是那幾樣,因為要符合吃起來方便、煮起來方便、保存起來方便...,當然,還要具備賣相與流行性,沒聽過的、不知道怎麼煮的、很麻煩的,通常會被打入冷宮。例如,有的人不吃菱角,因為殼不好剝;有的人不吃虱目魚,因為刺多;甘蔗很少直接賣,因為不好咬...,但殊不知在我童年的時候,對我而言這些都是超美味食物。
目前我們正研究如何把好吃的冬瓜加入我們的菜單陣容

      不過,即便擁有這些回憶,進入廚房我們還是得面對現實,只能選擇我們來得及供餐、方便備料的食材入菜,如果想要讓顧客多品嚐其他不同料理,除了鼓勵他們回家自己料理,似乎沒有其他方法。

鹽酥雞與義大利麵結合了!
      所以,很希望我們能成為「出口成食的饕客」,透過我們的描述與分享,讓更多人有意願認識更多飲食的可能性,當然,也希望能透過更多腦力激盪,在我們的餐館裡加入更多元的食材。

      畢竟,吃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這輩子認識的、品嚐過的食材總是那幾樣,那就太可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