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第七十五個願望:小腳丫與香泥土


(幼兒:)好可愛的...蘿蔔
        利用228連假追隨好食機的腳步,去了嘉義鰲鼓溼地跟台南大內張明發大哥的農場。他們都是支持PGS參與式共保系統(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的農友,透過參訪他們的農場,也進行一次的食農教育之旅。

小麥

很像米勒畫作
        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的栽種範圍原本是海埔新生地,經過十幾年的土壤改良,才變成今天鬆軟又充滿地力的土壤,目前栽種的是紅蘿蔔,我們抵達的時間,剛好是他們採收得差不多的時刻,形狀狀態符合規格的都已經裝箱讓大卡車運出去銷售,剩下外型不好、被蟲叮、破損的紅蘿蔔一堆一堆被棄置在田裡,農友們鼓勵我們多拿一點回家,因為留著也沒用。

      「為什麼沒用?這是格外品不是嗎?」我們很疑惑。「格外品不只因為外型不好看而進不了一般通路,它還有一個缺點--很容易壞,因為有的被蟲咬、有的破碎、有的水分太多...,比正常品還不容易保存。」原來如此!我們一直把格外品的再利用看作「惜食」的身體力行,卻忽略產地處理格外品必須耗費多少心思與人力,大家對彼此的理解有落差,難怪推動起來困難重重。
人生第一次拔蘿蔔
  
        如果有個單位把格外品整合,採收之後立刻進入罐頭、果乾、果醬...之類的再製程序,會不會比較有效率解決格外品的浪費?抑或,還是會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運輸成本,到最後還是窒礙難行?

兩隻腳的紅蘿蔔
        鰲鼓溼地格外品的紅蘿蔔品質真的很棒,我們放在店裡跟大家分享,煮過、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不但煮起來很快就軟爛,還甜得不得了--好可惜啊!我們只搬得回兩袋。
連幼兒也很嗨

張明發大哥介紹芭樂樹
火龍果區
    離開鰲鼓溼地,接著我們前往台南大內張明發大哥的農園,裡面種的蔬菜水果種類多到數不清,但張大哥的作物量比較大的是芭樂跟酪梨,張大哥如數家珍地介紹他的農場,芭樂、酪梨、芒果、香蕉、火龍果、番茄...,他的農場只做最簡單的整理,剩下就任其生長,只用套袋跟蓋籠子防護,所以很多作物植株本身不是那麼漂亮,芭樂樹葉黑黑的、番茄零零星星...,但他說,如果你看到的這些果樹、蔬菜都很好看,你就別相信我是採用自然農法了。

這麼大的芭樂很難得
芒果
        「我是因為知道市面上的東西是什麼情況,所以我才選擇自己親自種植,自己吃,也讓懂得人吃得健康。」張大哥很誠懇地跟我們分享他的心得,他的堅持也獲得一些校園老師的青睞,所以常常帶著學生來參觀他的農場,友善土地的觀念透過身體力行散播種子。

        比較有趣的是,我們參觀了這兩個農場,居然沒有被蚊子咬。這兩個農場看起來平凡無奇,卻是許多農業知識與科學應用得來的成果--每一年他們都做紀錄,分析作物生長狀況與環境變化,友善耕種的成果好壞,某種程度也是大數據的累積有關。
番茄很好吃,姪子差點把番茄樹都搬回家了

        帶著我們的小孩跟姪子參訪這兩座農場,很放心地讓他們在土裡打滾,這些智慧與經驗的累積,希望繼續傳播下去,希望我們回到餐廳裡,也能呼應他們的用心,把產地到餐桌的善念,無限延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